close
洞裡薩湖旅遊區的登船碼頭

洞裡薩湖

洞裡薩湖位於柬埔寨的中西部,暹粒市就在湖邊上,從名字上來看,你會聯想到什麼?

是風景秀美的湖光山色?是湖面廣闊海天一色?是怡情蕩漾的浪漫情調?是水清魚肥富饒之地?是氣候宜人的養生之都?還是文青戀足的窩棚?

……

這些,你都通通想錯了!

洞裡薩湖越南漁民孩子們逗樂博取遊客打賞小費

20美金門票的洞裡薩湖,花錢來看的不是風景?我真懷疑自己來錯了地方?

洞裡薩湖遊客登船碼頭

濃黃的湖水

這裡的湖水是濃黃色的,比我國的黃河水更黃,有人說:“跳進黃河洗不清?你來洞裡薩湖試試?保準鍍個“黃”金身!”,雖然洞裡薩湖的水在雨季豐水期後會稍好些,但確實沒有多少碧水清澈的時日。

遊船“TUTU”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激起高高的濃黃水花

洞裡薩湖的水色濃黃,與湖的地理位置有關:洞裡薩湖位於柬埔寨的中西部,連通湄公河,形成了互通互補的水系整體。

4909公里長的湄公河,源頭在我國的青海玉樹紮阿曲河,在我國境內叫做“瀾滄江”,流出我國後經過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五個國家,被稱為“湄公河”,連綿約五千公里的河流,從唐古拉山北麓海拔5167米的拉賽貢瑪山紮阿曲河一直奔騰直下到0海拔,由於河流流域長,海拔變化大,經過的地理土質狀況非常豐富、復雜,有峽谷激流,有平原河灘,有巖石山谷,有泥沙河床,而且旱、雨季水訊變幻無常;在我國境內河水尚可以保持清澈,在我國的西雙版納就可以見到清澈見底的瀾滄江,河流當進入寮國後,漸漸進入丘陵、平原泥沙河床流域,河水的清澈度就漸漸發生了變化。

修整漁船,期待豐收!

每年只有雨季和旱季兩個季節的這幾個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屬於熱帶雨林區域,湄公河是貫穿這幾個國家的主要河流;每年雨季,這幾個國家國土面積的巨大集雨雨量,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渾濁河水匯集到了湄公河,而洞裡薩湖剛好是湄公河的最大儲水庫,雨季河水將整個洞裡薩湖的湖水面積成十倍、二十倍地暴漲,巨量的渾濁水就長期不斷漲、退光顧洞裡薩湖,就形成了洞裡薩湖長期黃水面客。

濃黃的湖水是洞裡薩人生活清洗的水源,煮飯只能購買礦泉水。

生命之湖柬埔寨地圖

柬埔寨人稱洞裡薩湖為“金邊湖”,從柬埔寨的國家地理版圖來看,洞裡薩湖在柬埔寨的中西部,好像柬埔寨的“心臟”,湖面的面積非常大,長約500公里,寬約110公里,豐水期時整個湖面面積高達10000平方公里以上,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

吃著洞裡薩湖茂盛水草成長的水牛,很膘肥!

洞裡薩湖同湄公河就是相生與共的同一體,在雨季雨水暴漲時候,大量吸納河水,避免了河水泛濫成災;在旱季來臨,雨水稀少,湖水又倒灌湄公河,讓河流長流不息。

這是洞裡薩湖最常見的捕魚撒網,漁民會在過往船只引起波浪中撒網,可能大浪容易捕魚。

巨量的湄公河水,帶來了極豐富的水源營養,也就保障了洞裡薩湖的水產物種的繁衍生息,造就了洞裡薩湖豐富和源源不斷的漁產資源。

在千萬年的人類歷史中,洞裡薩湖養育了整個高棉民族,是柬埔寨高棉民族的生存、發展的物質保障,因此,洞裡薩湖被柬埔寨人稱為:生命之湖。

洞裡薩湖水牛媽帶牛仔泡水減溫

洞裡薩湖水情觀測臺

湖之傷

遠古,洞裡薩湖孕育著整個吳哥王朝,也成為了吳哥文化的發源地,並伴隨吳哥王朝從公元802年到1432年的發展、輝煌、沒落和嘎然截止,消失在茫茫森林中。

洞裡薩湖旅遊中轉站

過去,洞裡薩湖也見證了高棉民族的紛爭、內患、外侵、吞並擴展和國家的支離破碎。

木條搭建的簡易船只修理臺

今天,洞裡薩湖仍然源源不斷為柬埔寨人們提供豐富的漁產和龐大的漁民就業。

漁產品交易點

但在這產量巨大的漁產背後,就是柬埔寨長期的痛,因為這些漁民屬於越南人,他們有些祖祖輩輩生活在洞裡薩湖,但越南不承認他們的國民身份而拒絕他們回國;柬埔寨又不給他們國籍,只有臨時居留權,他們便成了世界的黑戶,因此,他們沒有國籍、沒有身份,甚至連個基本的人口登記的沒有,人口人數據不完全統計將達幾十萬人,這裡已經淪為活在生存邊緣的世界黑戶營地。

外購木材回家修建房子的漁民,為了省油,兩船同行只開一臺發動機。

世界黑戶的根源

洞裡薩湖淪為世界黑戶營地的原因是什麼?就需要從柬埔寨的歷史說起。

遊客中轉休息站

歷史上,越南人與柬埔寨人之間的恩怨可以追溯到吳哥王朝,吳哥王朝時代,特別在蘇耶跋摩二世時代(1113年—1150年)不斷征戰周邊國家,開擴國家版圖,鼎盛時期竟然將泰國和大部分馬來半島都收入囊中,在東南面與越南為占婆和湄公河三角洲的爭奪更是乘風破浪,完全占為己有,由此,與越南人形成了世仇,越南人一直都等待著機會報仇。到了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越南猛烈入侵柬埔寨,逐步吞並了下柬埔寨的全部領土,成為現在越南的南方。

搭乘遊客的旅遊船

從那個時代開始,各國之間的戰爭、紛爭從未斷過,各國的人們流離失所成了難民,為了生計到處遷移、逃命,他們已經分不清哪國是哪國了?……

水上木樁修船島,也是“船家”的停靠錨柱。

到了1843年柬埔寨成為了法國殖民地,各國人們的遷移就更加頻繁了,其中有些越南人開始逃難、遷移來到柬埔寨的洞裡薩湖,在廣闊的湖面以船為家,捕魚為生,遠離戰火紛飛的陸地,偷偷隱藏在茫茫的湖面和茂密的洞裡薩湖紅樹林中,然而,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種隱居生活竟然是了了無期……

急速穿梭的漁民小船

本來這些來自越南的人,成了洞裡薩湖的漁民,也變成了“洞裡薩人”過著與世不爭、自給自足的基本生存生活,但,歷史的發展更令這些越南人措手不及,成為了柬埔寨人拒絕、厭惡和極度排斥的民族,這就是近代歷史入侵戰爭的惡果。

年紀小小的漁民孩子,不但需要會開船,還需要會修船。

從1975年到1979年三年多的時間中,柬埔寨國內浩劫,整個國家就在崩潰的邊緣。在1978年,當時越南的總書記黎筍,是一位野心非常大的霸權領導,他大舉20萬部隊假借協助“柬埔寨民族團結救國陣線”平亂之名,乘機入侵柬埔寨,準備占據柬埔寨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越南迅速入侵並占據柬埔寨後,很大程度上終止了柬埔寨“紅色高棉”的國內浩劫;直到1993年,柬埔寨停止了戰爭,“紅色高棉”也被剿滅了,社會暫時恢復了平靜;這樣,越南入侵柬埔寨十多年後,也極勉強被撤軍,在撤軍的過程中,有可能遺留了一些軍人及家屬,或者後勤人員和遷移人民等等,但是,這場入侵戰爭為越南人在柬埔寨的生活留下了巨大的後遺癥。

越南人漁民在維護掛設的漁網

歷史以來,越南的反復入侵,令柬埔寨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柬埔寨人極度痛恨越南人,普遍對越南人采取抵制、排斥、驅趕,甚至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

遊客休息站

雖然這些都成為了歷史,可能現在已經漸漸淡化,但是,這歷史的陰影在柬埔寨人心中是無法抹去的……

洞裡薩人遊客休息站,也是旅客購買旅遊紀念品的場所。

就是這些錯綜復雜的歷史關系和民族恩怨,柬埔寨的高棉人與洞裡薩湖的越南人現在都無法相容、無法溝通與共。

如此多枝木樁的錨樁,說明這個家族的人多、船多。

首先,這裡主要還在柬埔寨與越南政府層面上的阻礙,越南政府不承認這些越南人是越南的國民,不發給他們國民身份;而柬埔寨政府認為這就是歷史時期遷移的越南人,不可能承認為柬埔寨人,更不可能給予永久居留權,只部分發給他們暫時的居住證,而且強制限制他們上岸居住,他們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和教育、醫療福利,只允許他們暫時水上居住,不得從事岸上的工作,只能在洞裡薩湖上捕撈允許的魚種,這些越南人就姑且稱為“洞裡薩人”吧!

為了生計,媽媽開船帶著幼小的孩子到處招攬蟒蛇表演“生意”。

還有,這些越南人有的祖輩都生活在洞裡薩湖,有的完全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浩劫,也有的沒有親身經歷過國家的磨難,他們完完全全過著隱居的漁民生活,有些還根本就不知高棉人與越南人的恩恩怨怨,或者其中有一些是戰爭的遺留人……

看到這三位小孩,心酸的淚水就湧出來了。

再是,這些越南人,也許永遠的回不去了,因為他們在越南沒有家、沒有親戚、沒有工作,有些根本就沒有了根,只有洞裡薩湖的漁產能夠維持他們的生存、度日,飄忽不定的船就是他唯一的家,越南已經是他們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生活條件差、貧窮的越南漁民村。

黑戶的現狀與生計

這些人口龐大的黑戶越南人,長期居住在洞裡薩湖,兩頭不是岸,更是無法靠岸,這些人靠著洞裡薩湖生息,人的生育繁衍引起人數的激增,使得整個洞裡薩湖的賴以生計空間越來越小;現在,柬埔寨政府將這裡以村為單位歸口管理,但無法改變這黑戶營地的性質,他們仍然大部分就生活在生存的邊緣。

洞裡薩湖大部分漁業還控制在本國的柬埔寨人手中,而對這些越南人的捕撈漁業是有非常嚴格的條例管制,劃定他們的打漁范圍和打漁的品種,比如在村的多少范圍內活動和打漁,漁產甚至規定只能捕撈鯰魚和生魚,還有一些小魚、蝦,如果偶爾抓到大魚,也只能放生或偷偷自吃,絕不能售賣,如有違反,將受到致命的處罰——沒收僅有簡陋的打漁工具,因此,他們只能規規矩矩按照條例打漁了。

洞裡薩湖的鯰魚

由於沒有上岸經營的權利,他們所有的漁產只能在岸邊與柬埔寨人的魚販進行交易,洞裡薩湖邊堤壩斜坡的魚市場成為了柬埔寨人與越南人交匯最多的地方,越南人賣給柬埔寨人魚蝦,柬埔寨人賣給越南人生活用品和漁需用品……雖然大家能夠商議和睦,但確實沒有深交的朋友。

柬埔寨人與越南漁民漁產品交易點

洞裡薩人的人口沒有政府管控,人數激增失控,每個家庭都盡可能地多生小孩,一來可以彌補初生夭折和溺亡,二來可以增加勞動力,但是,人口的激增帶來了非常嚴峻的生存問題:生存資源缺乏,魚獲越來越少,期待修建更“大”家(就是一條大一點的船)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這位爸爸帶著3個孩子和蟒蛇穿梭各遊客休息站,希望能夠賺到遊客的打賞。

這樣也形成了漁業的惡性循環,漁網越來越多,網孔越來越小,魚獲越來越少……

古老茂密的紅樹林,是洞裡薩湖魚類生息、繁衍的重要場所。

人數的激增也造成了洞裡薩湖原始生態的平衡失調,現在已經有明顯凸顯,魚類明顯減少,就連洞裡薩湖魚類賴以生存的原始紅樹林都遭到嚴重破壞……

這是村裡唯一的小學,由一位80多歲的越南老人Than Van Tu先生集資籌辦。

洞裡薩人的文化教育、醫療等更是個嚴重的問題,目前,洞裡薩湖上有一些幼兒園或小學,這些都是越南裔的資助項目,小學只能讀到五年級後便失學了,也只能是越南語的教材和老師,沒有柬埔寨高棉語的教材和老師,醫療更是空缺或簡陋,許多人現在還是使用越南的民間藥劑和療法,因此,他們的普遍壽命都不是很長。

漁民的孩子潛入水中,撈起這個編織袋,不知道是什麼?但願是他的魚獲!

他們不能登岸落地的規定,苛刻到了可能只有死後才可以上岸土葬,入土歸根,但這是家庭條件好的人家能辦到,家庭條件差的只能裝麻袋樹葬喂魚。

旅遊產業拉動救濟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柬埔寨洞裡薩湖越南人的困境,在當前的柬埔寨政府是沒有辦法能夠進行清理和大范圍的幫助。

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會選擇短時間逗留在洞裡薩湖觀光和生活,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現在,世界七大人類奇蹟之一的吳哥窟成為了柬埔寨的名片,上了柬埔寨的國旗,隨著柬埔寨吳哥文化旅遊的深入發展推進,拉動了整個柬埔寨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現在旅遊業已經成為了柬埔寨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行業。

半個水桶就是小孩所有的天地

洞裡薩湖旅遊,當然有風光美麗的一面,卻並不是世界各地湖光山色旅遊的觀賞性風景旅遊,而是在希望通過旅遊的發展,拉動洞裡薩湖的旅遊經濟,讓合適的洞裡薩人參與和服務於這個旅遊產業,也希望世界關註和幫助這大群世界黑戶,讓他們脫離貧窮的生存邊緣,這也是現在柬埔寨開明政府的正能量政策,值得點讚!

旅遊的發展也帶動了消費品的銷售,為漁民帶來可觀的收入。

20美金的洞裡薩湖門票,來到這裡,我確實沒有看到美麗的風景,沒有拾獲怡悅的旅遊心情,好像掉進了貧民窟,看到全是心酸的人生!卻讓我收獲了歷史的見識和人類生存的敬畏!值了!

洞裡薩湖的天與地的情景並不搭調

非常感謝你的閱讀!歡迎關註“哎呀頂”,更多旅遊、文化和攝影資訊與你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訂便宜機票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