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萊”二字,總能引發人們無盡的幻想和憧憬。在登州古城之中,便有一處千年古閣“蓬萊閣”,在渤海之濱,丹崖山之巔,蓬萊閣仿若一位出離塵世的仙人,於雲霧繚繞之下悄然俯瞰眾生。千年的風雨滄桑給這座古閣留下的是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與雄奇的雲山霧海風光,而蓬萊美景最為獨特之處,就是閣外那若隱若現,飄渺不定的蓬萊海市,古人曾對這一奇觀驚嘆不已,卻無從得知其成因,於是諸多美麗的故事與奇妙的傳說便由此流傳開來,這也給蓬萊閣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那麼在這蓬萊閣之中,究竟流傳過哪些傳奇故事?對於蓬萊海市的奇觀,故人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蓬萊閣建立的初衷到底是什麼?

蓬萊閣的突出

蓬萊閣位於山東省蓬萊市城北的丹崖山上,是一座四周都有回廊的二層樓閣。這座樓它的體量不算大,但是地理位置非常好。站在蓬萊閣上面,往北可以看到浩瀚的渤海,往南則可以看到古老的蓬萊水城。蓬萊閣始建於北宋仁宗嘉佑六年,也就是公元1061年。在明代的時候,經過五次修繕,在清代經過兩次修繕。1949年之後,又經過四次修繕。根據它的構造來看,這座樓應該是屬於清代的建築。在蓬萊閣的北邊的那一面墻上,有一塊石刻,這塊石刻上面寫了四個字,叫“海不揚波”。在中日甲午海戰期間,日本侵略者一發炮彈不偏不倚剛剛就打在“不”字上面。

蓬萊閣與其他的一些古代樓閣相比,蓬萊閣有這樣幾個突出的特點。第一點,蓬萊閣是一座古建築,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他的樓除了嶽陽樓以外,都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重建的。第二點,其他的樓都是後來易址重建的,而蓬萊閣的地址從未變過。第三點,其他的樓梯都是在樓體的內部的,而蓬萊閣的樓體設在樓體兩側的。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蓬萊閣瀕臨渤海,是一座少見的望海樓,可以稱為是海洋文化的產物。它的存在見證了中華民族走向海洋的熱情,勇氣和智慧。

蓬萊閣之所以聞名天下,有兩個主要的因素。一個是站在蓬萊閣上,可以看到“蓬萊海市”這個景觀,一個是在蓬萊閣上產生了“八仙過海”的故事。所謂“蓬萊海市”就是出現在蓬萊閣這一帶海面的海市蜃樓,海市蜃樓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當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時,就出現明顯的折射或者全反射,進而把遠處的景物顯現在海面上或者空中,出現一種奇觀,這就是海市蜃樓。但是在北宋以前,人們還缺乏這方面的科學知識,還不能正確地解釋這種現象,他們把蓬萊海市理解為蓬萊仙境,賦予了它許多的神秘色彩。

徐福為誰巡仙

建於北宋嘉佑年間的蓬萊閣,歷經千年的歲月演變,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包括蓬萊閣,龍王宮,呂祖殿等六組建築在內的建築集群,亭臺樓閣多達百餘間,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珍貴的文化遺產,而立於建築主體蓬萊閣與煙波浩渺的渤海相輝映。雲霧繚繞之間就形成了一幅“仙閣凌空”的唯美畫卷。而蓬萊美景的另一奇觀“蓬萊海市”更令人驚嘆,那麼當時的古人是如何看待這種現象的呢?又是誰醉心於神仙之說,四次東巡海上,窮盡人力物力,只為尋找傳說中的蓬萊仙山?

前面我們將蓬萊海市就是出現在蓬萊這一帶海面上的海市蜃樓,但是人們對它的認識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北宋以前,這個階段可以稱為“神仙之蓬萊”,第二個階段就是北宋以後,可以稱為“人世之蓬萊”。所謂“神仙之蓬萊”就是蓬萊海市理解為蓬萊仙境,理解為神仙居住的地方,賦予了它許多神秘的色彩。這個蓬萊的得名就是傳說中的蓬萊山,據唐人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這本書記載:

昔漢武帝於此,望蓬萊山,因築城,以蓬萊為名,在黃縣東北五十裡……貞觀八年,於此置蓬萊鎮。神龍三年,析黃縣置蓬萊縣,在鎮南一裡,即今登州所理是也。

這條記載說明現有蓬萊山,然後才有蓬萊城,有了蓬萊城然後才有蓬萊鎮,有了蓬萊鎮才有蓬萊縣,有了蓬萊縣然後才有蓬萊閣。如果沒有傳說當中的蓬萊山,那麼陸地上的蓬萊城,蓬萊鎮,蓬萊縣,蓬萊閣等等都無從說起。那麼海上的蓬萊山又在哪裡呢?海上蓬萊山就是傳說中渤海的三神山之一,這個蓬萊山並非客觀存在的一座山,實現想象中的一座山。早在戰國時期,就傳說在渤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山。所以在齊威王,齊宣王還有燕昭王他們這些人都曾經派方士去尋找這三座山。

那麼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又是怎麼樣子呢?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裡面是這樣描述的:

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蓋嘗有至者,諸仙及不死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皆白,而黃金銀為宮闕。

這就是傳說中的蓬萊仙境。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這所謂的三神山,其實就是海市蜃樓,但是那個時候的人們缺乏這種科學的眼光,他們不能正確認識和解釋這種現象,所以他們認為三神山就是仙人所居之處,在那裡不僅有黃金宮殿,而且還有不死藥,所謂不死藥就是延年益壽之藥,就是長生不老之藥。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曾經四次東巡海上,原來齊國那一帶的許多方士,都曾經繪聲繪色地給他講海山三神山的故事。秦始皇為之神往,就派許多方士去尋找,在這許多的方士當中就有一個人很有名,這個人叫徐福。

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的這樣一件事情,說方士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去渤海中尋找三神山,去了很久,花費又很大,但是一直都沒有找到,所以心裡就很恐懼,但是會受到責罰。他就忽悠秦始皇說,他說他在渤海中本來是可以接近三神山的,但是常常受到一條大魚的幹擾,所以他上不去,所以他就要求秦始皇給他派射手。秦始皇就答應了他,給他派了射手。

這是一條記載,還有一條記載,也是在《史記》中,是在《淮南衡山列傳》裡面。也是講徐福奉秦始皇之名到渤海當中去尋找三神山,時間很久,花費很大,也沒有找到,所以內心很恐懼,怕受到責罰,就索性撒了一個更大的慌。他說他在海上的時候,碰見一個大神,這位大神問他說你要來幹什麼?他說我要找延年益壽藥,大神說我這裡有的是延年益壽藥,但是你們秦王送的禮太薄了,所以你不能拿走。徐福就問你要什麼樣的禮物呢?大神就是說我要童男童女,要工匠。徐福把這些告訴秦始皇,秦始皇大喜,給了三千童男童女,還給了許多工匠,還給了許多五谷之種。

後來徐福這一次出去,據說發現了平原廣澤,徐福就在那裡稱王,再也沒有回來。這個平原廣澤在哪裡呢?司馬遷沒有講,因為他沒有講,所以就引起了後世的豐富的聯想,有人說這個平原廣澤在日本,有的說在韓國,有的說在美洲,有的說在南洋,還有的說就在中國境內的舟山群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沒有一種說法是經得起推敲的。徐福這個人雖然是一個方士,但是他也有研究價值。徐福被認為是傑出的航海家,在中國的山東的龍口,江蘇連雲港的贛榆區,還有徐福廟,徐福祠。在日本有徐福廟,徐福井,徐福神社,日本的佐賀市和新宮市,還有所謂“徐福登陸地”。

平原上的海市

秦始皇耗費數年,苦苦尋找,終其一生也未能見到傳說中的神山與仙人,然而不老之藥的誘惑實在太大,後世的皇帝們依然對此心醉神迷。秦始皇之後,漢武帝也陷入了蓬萊仙境的美夢之中。那麼漢武帝為了尋訪蓬萊仙境經歷了怎樣漫長的過程?在“神仙之蓬萊”的傳說盛行之際,又是誰提出了質疑?

秦始皇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酷好神仙之說的皇帝那就是漢武帝了。根據《史記·孝武本紀》和《漢書·武帝紀》的記載,漢武帝曾經九次東巡海上,其中有四次就來到了東萊郡。這個東萊郡就是唐宋時期的登州,也就是今天的煙臺,威海這一帶。他四次來到東萊郡,其實就是到蓬萊這一帶。《史記·孝武本紀》中有一條記載說:

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

還有一條記載,也是關於漢武帝的,是這樣說的:

天子既已封禪泰山……而方士更言,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幾遇之,乃復至東海上望,冀遇蓬萊焉。

漢武帝喜歡長城不老,方士們就投其所好。在這些方士當中,有連個方士特別會忽悠的,一個人叫李少君,這個人就是第一個對漢武帝講海上蓬萊之事的方士。他對漢武帝說他曾經到過海上,見過安期生這個神仙,看到安期生吃的棗子,棗子有瓜那麼大。這個神仙“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漢武帝就派人尋找安期生的行蹤。

還有一個方士叫欒大,這個人就是膠東人。他對漢武帝說他曾經往來與海上,他也見到了安期生,還見了另外一個神仙叫羨門,他進一步忽悠他說:

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

漢武帝就對此人非常器重,封他為將軍,賞他萬金,而且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自己的女兒衛長公主許配給他。秦皇漢武如此地好神仙,結果又如何呢?結果是他們連神仙的影子都沒有看到,他們就很惱怒,很氣憤,就殺了許多方士。秦始皇殺的方士尤其多,據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的考證結果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所“坑”的對象主要就是方士。他們殺了那麼多的方士,他們最後有沒有醒悟呢?仍然沒有描繪的蓬萊仙境實際上就是發生在這一帶海面上的海市蜃樓,但是那個時候的人們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他們把這種奇異的現象解釋為蓬萊仙境。到了北宋的時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就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解釋了這種現象了。比方說在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裡面,就有一段講到了這個海市蜃樓:

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

這是沈括《夢溪筆談》裡面明確記載的,那麼海市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人說這是“蛟蜃之氣所為”,說是海裡的蛟龍,還有其他的一些海怪它們吐出來的氣。沈括對這種說法也表示懷疑,他也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歐陽文忠出使河朔,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帶的時候,他經過了高唐縣。這個高唐縣就是現在山東西部的那個縣,經過高唐縣他就住在驛館裡面,到了半夜的時候,聽到上空有車馬經過,車馬人畜的聲音一一可辨。後來就問本處父老,這些老百姓不否認,他們說確實有這種事,說二十年我們也看見過天空中有車馬,有人畜,而當地人把這叫做“海市”。這說明海市除了在海面上出現以外,也在沙漠上出現,甚至在平原上出現。比較而言,當然是在海面是哪個出現得要多一些。

蓬萊這個地方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是世界上海市出現最頻繁的地方之一,據蓬萊閣管理處提供的資料,說從1980年到2017年,這前後三十八年之間,居然出現了三十八次海市。據當地人講,就是在2005年的那一次海市出現的時候,蓬萊電視臺完整地錄下了海市蜃樓出現的全過程,可以說清晰地解釋了什麼是海市蜃樓,清晰地揭示了海市蜃樓這樣一個秘密。

《蓬萊閣記》中記錄的是何美景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揭示了蓬萊海市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非神仙之所為,但是這樣的認知在當時還並不普及。就在世人苦苦尋覓蓬萊仙境不可得之際,有人竟將傳聞中的蓬萊仙山變為了目之可及的人間蓬萊閣。那麼這座充滿了神秘色彩的蓬萊閣究竟是誰建造的?他的初衷究竟是什麼?

當然,沈括他還不能很具體地認識到這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但是在他那個年代,他能夠認識到已經很不簡單了。用今天的話來講,那他就是一個達人啊。而事實上,在宋代像這樣的達人還不止他一個,比方說這個蓬萊閣的興建者,也就是登州知州朱處約就是這樣一個達人。

朱處約是今天安徽宣城人,在宋仁宗嘉佑五年的時候,把他派到登州去做知州,這一年登州這個地方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收成很好。有了錢之後,他不僅建了蓬萊閣,還寫了一篇《蓬萊閣記》。在《蓬萊閣記》這篇文章當中,朱處約對所謂的蓬萊仙境是表示懷疑的,他說:

世傳蓬萊,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之中。人莫能及其處,其言恍惚詭異,多出方士之說,難於取信。

朱處約進一步地探討了這個地方為什麼叫蓬萊的原因,他說:

而登州所居之邑,曰蓬萊,豈非秦漢之君,東遊以追其跡,意神仙果可求也,蓬萊不得見,而空名其邑曰蓬萊,使後傳以為惑。

因為海上蓬萊不可見,於是他們就在陸地上建造一個蓬萊。朱處約表示,他之所以要建蓬萊閣,就是讓登州人可以看到海景,看到人世之蓬萊,就是為州人提供一個遊覽之所,所以這也是蓬萊閣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他把人世之蓬萊寫得很美的,他說丹崖山壁立千仞,渤海黃海一望無際,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海面上都鋪滿了金子,當月亮升起的時候,海面上鋪滿了又是銀子,當海山雲霧縹緲的時候,四周的山都是靜靜地矗立,潮起潮落,白鷗在海上上下地飛翔。其中還講,魚兒在海水裡面自由地遊泳,仰望藍天,好像自己就有了大大鵬式的翅膀,俯瞰海面,就好像自己站在了鰲魚的背上。

我們來到蓬萊閣,如果能夠看到海市蜃樓,當然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但問題是海市蜃樓不可能天天出現,所以我們只能偶然看見海市蜃樓。在多數情況下,我們看見的就是渤海的海景。也就是朱處約在他的這篇文章裡面所描述的這些海景,其實也是很有特色的。當然也是許多生活在內地的朋友們所看不到的,這不就是一種新的體驗嗎?這就是朱處約所講的人世之蓬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訂便宜機票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