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289 篇 原 創 主 文-

新藏公路,位於中國的最西部,北起新疆葉城縣的零公里石碑,南至西藏拉孜縣的2140公里石碑,國道編號G219,始建於建國後的1956年-1958年,在新疆段的高山地區修建這條路十分艱難,當時沒有什麼機械設備,只能靠人海戰術,在高原用簡單的人工鏟出一條便道。

2005年的新藏線,攝影@VIP會員·李觀雲

許多年來,有無數的人走過新藏公路。2013年以前,新藏公路大多為砂石路面,比較難走,又因處於高海拔地區,所以被稱之為“死亡公路”。

如今,盡管路已經很好走,但走向世界屋脊的路上,海拔依舊超高,空氣依舊稀薄。

去年秋天,害怕高反的老前輩大樹終於下決心親自探視傳說中的新藏公路,開一臺老車桑塔納,開始了一個人的旅行。

我們不妨從他的視角看看在空氣稀薄處,有怎樣的收獲?

一、新藏公路的戰略意義

自古以來,新疆和西藏是隔離的兩個地區,沒有什麼商業貿易往來,也沒有民族間的交往。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昆侖山脈的高原地區,人類幾乎無法在此生存,沒有自然資源可以利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氧含量極低,直至目前,很多地方仍然是無人區。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西域突厥,歷史上多次強悍地西進內地,搶占地盤、騷擾商貿,但卻從未越過昆侖山脈,進入西藏地區,他們也知道,那個地方只適合已經適應了高原低氧的藏人,突厥人進去也活不下來。

而中國歷代王朝包括民國政府,對這個地區都很放縱,畢竟天高皇帝遠,只象征性地派一些地方官員,其實還是當地的自治管理。也正因此,造成了18-19世紀原屬於中國領土的新疆西部大片土地丟失。(比如現在屬於烏茲別克的浩罕王國,以前歸屬於中國領土的自治王國)

浩罕汗皇宮遺跡,攝影@維基百科·Doron

二次大戰結束以後,中國仍處於戰爭狀態,已經定國的印度趁機四處大撈好處,他們派出軍隊,爬上喜馬拉雅山山脈,搶占了大片的西藏控制的土地。

很多原屬於西藏管理的地盤,目前仍在印度的控制之下,比如克什米爾地區,但我們政府並沒有承認已經被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屬於印度。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解放以後,隨著新疆和西藏的實際控制權回歸中央,為了加強兩地的交流聯繫,修建連接兩地的公路也提上了日程...同時,也極大地遏制了印度的擴張。

這就是新藏公路的戰略意義。

長距離的下山盤旋段

而有了這條公路,中國可以迅速地投放軍隊,從喜馬拉雅山自上而下,一馬平川,對印度首都形成極大的威脅。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新藏公路的修建,極大地導致了印度對中國的敵視,遏制了印度對青藏高原的窺視以及貪婪,這也是1962年中印戰爭的一個主要原因。

好了,這麼一條重要、十分有戰略意義、世界上海拔最高、人煙稀少的公路,是不是對一個旅行者而言,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疆葉城,新藏公里零公里處

二、庫地達坂

和獨庫公路相似的是,從葉城出發進入新藏公路段,海拔急劇上升,180公里後,抵達第一個山口庫地達坂時,海拔為3150米,庫地達坂也稱為“阿卡孜達坂”,維語的意思是連猴子都爬不上去的雪山,可見其險惡。

@會員·漁歌子

在翻越庫地達坂前的庫地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檢查站,從這裡開始檢查邊境通行證,也要把車裡的東西粗略看一下,畢竟,從這裡開始進入邊境地區了。

達坂山口遇到一個騎行者,估計他不久後就要懷疑人生,選擇搭車走了吧。

需要說明的是,從庫地檢查站開始,路面已經不是平整的柏油路面,大多是翻漿路、砂石路和被塌方砸壞的路面(作者於2018年秋季走)...

可見盡管大多數人都說新藏公路好走了,但其實依然受季節影響,此外,山陡路急,有大量的急彎、陡坡。

在這路段,經常遇到軍車車隊,必須躲到路邊讓行,仍然有大路段的維修,被堵了大概2個小時...

按照從葉城到西藏拉薩全程2500公里計算,我的初步計劃是用4天抵達。(第一天到三十裡營房或大紅柳灘,第二天到阿裡,第三天到西藏薩嘎縣,第四天到拉薩,按平均每天600公里計算)

但實際情況是,行駛速度根本無法保證,新疆段限速嚴重,在庫地縣檢查站,給我車上貼了個告示,說不能丟——如果在後面檢查發現不見了,還要回頭重新貼,這可夠嚇人的,如果這張紙在高原低氧的地方被風吹走了,那還不得再跑回庫地?

就是這張告示上面說新藏線全段車速不能超過20公里/每小時。

達坂一個接著一個翻越,海拔越來越高,本想著頭也會越來越疼,可幾乎沒有什麼反應,除了在每個達坂口,下車拍照步行時喘氣重一些外,沒有任何的高原反應!(後來一想,也許是多年的跑步,擴大了肺活量,身體儲存了大量的含氧?)

原計劃第一天到大紅柳灘住宿,結果沿途檢查站太多,還被堵了2個小時,到三十裡營房的時候,天色已經不早了。

三、三十裡營房

早上從葉城出發,走到三十裡營房366公里,我用海拔儀測了一下大概是3700米。

三十裡營房位於昆侖山脈的西側,清朝時左宗棠收復新疆後,就在此位置設立了邊防哨所,那個時候沒有公路,全靠牲畜的駝拉才能把給養物資運到此處,條件異常艱苦,後來因為西段太難走,就把哨所東移了30裡,以此得名。

三十裡營房,圖@豹哥

解放後,解放軍接管三十裡營房哨所,當時守軍的還是國民黨的部隊,已經連續三年沒有換防,也沒有物資補給,全靠意志力守了下來,當看到解放軍部隊的時候,眾人湧出,大叫:你們怎麼才來,還換了新裝?

當然,這是一個段子,因為解放初期,在新疆邊境的很多地方,都陸續地被解放軍接管,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哪個哨所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走過的伊爾克什坦,當地人也有這樣的說法。

三十裡營房邊檢不許帶刀具,圖@豹哥

現在的三十裡營房,仍然有部隊把守,而且是重兵把守,具體多少配置就不能說了。因為從這裡往西,印度人也爬上了昆侖山脈,占據了一些地盤。

四、死人溝

在到達三十裡營房前,要經過麻紮達坂,這是新藏公路上令人生畏的地方,俗稱“死人溝”。

麻紮達坂,也叫賽力克達坂,海拔4969米,是新藏線最長的達坂,當地人有句話說“麻紮達坂尖,陡升五千三”,意思是這一段路直上直下,異常險峻。

在新藏公路修繕之前,很多人走到這裡,因為高海拔缺氧的原因,直接就“掛”在這個地方,同伴或路人也沒能力把屍體運送下去,直接從山頂扔下山溝,所以後人稱麻紮達坂叫死人溝了。

麻紮達坂下來後,看到不少事故車,這個地方車一旦出了故障或事故,基本都扔路邊不要了,司機們摘下車牌回去報備一下就完了。因為這個地方要想修車或救援出去,成本恐怕比車價還高了。

從麻紮達坂往下走的路。急彎多,坡陡

PS.三十裡營房沿公路兩側,有不少住的地方,也可以吃飯,有加油站,要注意的是,必須在這裡把油加滿,因為再往前走,大紅柳灘不一定有油,下一個能加到油的地方,就是西藏阿裡地區了。

可口可樂是個好東西,平時不怎麼喝,但只要出去旅行,車裡一定備上,這玩意提神,在高原上特別有用,因為可以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速度,降低高原反應帶來的痛苦。

五、阿克賽欽

從三十裡營房北部開始,一直到西藏北部阿裡地區,有一塊非常重要的位置,就是阿克賽欽地區,新藏公路正好是從阿克賽欽地區的核心地區通過,所以我們不得不仔細了解一下阿克賽欽。

阿克賽欽地區從新疆和田東南部開始,到西藏北部阿裡地區結束,位於昆侖山脈高原地帶,總面積大約4萬3千平方公里。

這個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多數地方沒有人居住,但歷史上基本是藏人遊蕩於此,按中國慣用的說法,“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土地。

喀拉喀什河(墨玉河)自阿克賽欽河源流經昆侖山脈,圖@維基百科

在19世紀前,阿克賽欽地區確實沒什麼實際邊境線存在,那個時候,印度國還不知道在哪裡,巴基斯坦根本就不存在,大中國地區雖然幾經興衰,但國界變化不大,西藏自治管理小日子過得也不錯,沒人去關心阿克賽欽的歸屬,只是藏人遊蕩在此生活,當然就認為是屬於西藏管理的地盤了。

但是時間發展到19世紀,有一個國家從南亞次大陸介入到了中亞地區,而且伸手到了中國,其勢力之大,在整個18-20世紀初,世界都深受他們的影響——你猜到了嗎,這個國家就是英國。

虎門銷煙

英國人經過工業革命,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洋艦隊,立於世界之巔,大批的英國人走向世界各地,這些人富有探險精神,思維進步。

在後清時期,大中國實力逐漸衰敗,有一個叫約翰遜的英國人,帶著勘測隊,從印度北上,走到了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自主地勘測畫出了一條邊境,把原屬於西藏管理的大片土地,劃歸了當時的英屬殖民地印度,這片土地,就包括阿克賽欽,以及喜馬拉雅山南側的拉達克地區,這就是所謂的“約翰遜線”。

拉達克地區地理位置示意圖,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而另一個英國人麥克馬洪,在印度的東北部,也率領了一只勘測隊伍,在喜馬拉雅山東部西藏山南地區畫出了一條邊境線,這就是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所以,印度人總傻傻地認為“約翰遜線”和“麥克馬洪線”是中國和印度的邊境,而不認同“自古以來”的說法。

清朝政府雖然衰敗,但丟領土的事是絕對不會幹的,從沒承認過英國人畫的“約翰遜線”和“麥克馬洪線”。

六、康西瓦達坂

茫茫雪山、戈壁高原,沒有任何生機可言,空氣稀薄,三十裡營房過後,海拔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早上很冷,路上車也很少,只有零星的貨車,沿途更是沒有人家居住,可見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之惡劣。

出三十裡營房大概80公里,來到一個著名的達坂。

康西瓦,是阿克賽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這地方有個烈士陵園,埋葬著1962年中印戰爭中犧牲的中國將士,但很可惜,我沒有找到,據說要下公路拐進去2公里,遺憾!

康西瓦,維語是有礦的地方,上圖這個位置距離西邊的中印邊境只有100公里的樣子,康西瓦的重要性在於,從這裡往東北有一條便道,可以通到和田的皮山縣,那麼如果從葉城過來的新藏公路中斷的話,可以從皮山插進康西瓦,無論是軍隊還是民用,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七、奇臺達坂

過了著名的康西瓦達坂,下一個就是非常漫長的奇臺達坂。

奇臺達坂海拔5170米,這個地方的險惡是海拔高,而且有野獸,我在三十裡營房聽客棧的老板說,2017年有個騎行者在奇臺達坂被狼吃了...所以我拍完照片後趕緊上車下山。

八、阿克賽欽盆地

從奇臺達坂下來,也就是阿克賽欽的核心地區:阿克賽欽盆地了,我的左側大概20公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阿克賽欽湖,據說非常美麗,可惜沒有路能進去。

阿克賽欽盆地,真的就像懸掛在半空中一樣,遠方的雪山,湛藍的天空和坐在飛機上看天一樣。

因為空氣含量極低,所以四周異常安靜,只能聽見發動機輕盈的呼叫聲,陽光刺裂,時間仿佛停止,一個人一輛車,在這懸掛在半空中的高原上,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高原上的阿克賽欽盆地,亮麗看左側,那一道白色的痕跡就是我要走過去的路。

這個地區屬於典型的無人區,高原植被都是經過幾千年形成的,雪山和天空映照在不大的湖面上,倍受誘惑的我停下車,拍下這難得一見的景象。

茫茫幾百公里,都是這樣的路,也沒人查限速了,想怎麼跑就怎麼跑吧~這就是著名的阿克賽欽,這就是最經典的新藏公路,這就是掛在半空中、連續海拔5000米以上的新藏公路,這就是最令人心醉的旅行,自由、毫無拘束!

這種感覺很特別,茫茫四周,你看不到一點生機,仿佛世界只你一個人,置身於此,不會心存一點雜念,人間的一切美好都油然而生,你會把所有的煩惱都拋在腦後,只想著,我要盡情地享受這獨有的一切。

阿克賽欽,曾經在書籍和資料中無數次相遇的地方,如今,我用車轍,奔跑在你的懷裡,仿佛在夢中...

“天上阿裡”,西藏到了,這是我近20年來的第二次進藏。

九、界山達坂

過了新疆-西藏界線不遠,再翻一座山就是界山達坂。海拔5347米,曾經說是新藏線最高的達坂,後來被下一座達坂超過了。

出個鏡,是真的冷!

十、紅土達坂

紅土達坂到了,這才是新藏公路的最高點,海拔5380米,好像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點,沒仔細去考證過。

仍然沒什麼高原反應,只是下走路的時候要大口喘氣,這個地方的氧氣含量大概只有內地的30%左右,空氣稀薄,沒有什麼動物能長期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

這就是著名的懸在半空中的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東側。

重重疊疊的山巒,能見度極高,遠處的山都在幾十公里開外,他們的高度都在海拔6500米以上。

在新藏公路兩側你能看到很多豎著的鐵管子,知道是幹嘛用的嗎?

這是一種抽成真空的特制傳熱導金屬管,俗稱“熱管”。在低溫高原地帶,修建公路十分困難,因為溫度變化較大,路基都是修築在凍土層之上。

這些熱管的作用就是可以利用熱的傳導作用,均衡地基的溫度,氣溫高的時候,通過熱管把熱量散發出去,凍土不至於化解,而氣溫低的時候,又可以吸附熱量進入地面。這樣,始終保持地基的溫度平衡,不至於大面塌陷。

在青藏鐵路的高原地帶,也利用了此類技術。

十一、坑爹的限速

在進入西藏境內後,有一個著名的哨卡,名字忘記叫什麼了,檢查比較嚴格,翻了我的後備箱,收走了我一個氣罐...

在這海拔接近5000的地方,人家也不容易,不要和他們較真,一個每天都在這麼惡劣條件下工作的人,尊重他們是最大的支持。

檢查站對面的廢棄老檢查站不知道什麼原因被淹了。

進入西藏後,也開始限速了,在上面的檢查站領了限速條,一直到阿裡的獅泉河,都要限速行駛,算了一下好像是每小時40公里,這麼高的海拔,也沒車,還不讓開快,真是要了人命!

所以,當我走到班公錯的時候,就停在班公錯某個平臺上,煮面條,吃飽喝足,才繼續往獅泉河走。

十二、獅泉河,阿裡

從三十裡營房到獅泉河,一共700公里,從早上9點的樣子開到晚上10點。

阿裡很有意思,這個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地級行政區域,雖然千百年來都是藏人活動在這個地方,可是你現在去阿裡的話,出現的幾乎都是四川人,開飯店、做生意、開出租車、修車、加油站...

四川老板開的汽車修理店

太多的四川人,他們適應能力極強,在這個海拔4千多米的地方,居住多年,有的是全家老少都定居在這個地方了,我看要不了多少年,阿裡要成四川的一個飛地縣了。

藏民呢?他們還大多在野外的營地裡,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野外自由啊,無拘無束,怎麼都行,有一種傳說是藏人為什麼穿那麼大的袍子,是因為他們方便的時候很方便,這次我還真見識到了,在荒郊野外,他們的自由程度,是你無法想象的~

阿裡(獅泉河鎮)的物價奇高,汽油10塊錢1升,1碗普通的雜醬面18,我也見識了他們做飯的方式,面條要在高壓鍋裡開鍋後再煮10分鐘,撈出來仍然不是十分地熟,這個地方,也別太講究,吃飽就行了。

但阿裡的市政建設真的不錯,雖然沒什麼高樓大廈,但規劃整齊,幾乎看不到破房子,路面也相當不錯,這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對口援助的支援,西藏的大多數地區市縣,都有內地對口援助,也有專項資金支持,所以,不愁樓蓋不起來。

但終究這是個特殊的地方。

十三、獅泉河:印度河的發源地

出了獅泉河,又是一個檢查站,發了一張限速路條,爬上獅泉河達坂,海拔4785米。

從地理上說,獅泉河這個地方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河的發源地。

獅泉河濕地,攝影@VIP會員·紅柳樹

我之前從巴基斯坦北部開始穿越喀喇昆侖公路,其實就是一直沿著印度河的軌跡南下,而這條延綿3千多公里的河流發源地,就是在獅泉河。

獅泉河鎮距離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似乎不到100公里,這個印度河的名字很有意思,是Indus而不是用India,印度河從獅泉河發源,首先流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然後進入巴控克什米爾,和吉爾吉特河匯合後,一路南下,流經整個巴基斯坦境內,一直到阿拉伯海結束,全長3000多公里。

(在巴基斯坦境內,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這就是印度河和吉爾吉特河的匯集點,你看我的車已經臟成什麼樣子了,你們都不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所以,某種程度上說,印度河是印控克什米爾和整個巴基斯坦的生命線,只要把這條河流掐斷,他們就沒水喝了。

翻越獅泉河達坂後,仍然在阿裡高原地區,但氣候變得溫和,沒什麼風了,好像自然環境改善了不少,也有零星的村莊存在,能看到一些藏人在勞作或放牧。

十四、岡仁波齊

約莫下午3點半的樣子,有一座很特別的山映入到我的視線中。

漸漸地,這座山越來越近,我覺得不對了,它太特殊了,形狀、輪廓都非常特別,停下車,翻看紙質地圖,原來這就是神山岡仁波齊。

攝影@VIP會員·e工兵

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海拔6656米,這在西藏眾多的山峰中不算高,但岡仁波齊卻被認為是亞洲的中心乃至世界的中心。

無論是印度教,藏傳佛教,還是西藏本地的苯教,都將岡仁波齊奉為他們的神山,每年有大批的信教者來此轉山,傳說每轉一圈就可以解脫一層在人世間的罪惡。

此圖有亮點,看你能不能找到?

據說岡仁波齊很少露出真容,看來,上天仍在眷戀我,讓我無意中和它面面相對。所以我很虔誠地在岡仁波齊神山腳下停車,仔細地看了一會,才繼續上路,嗯,似乎心裡輕松了一些。

十五、仲巴縣

過了神山岡仁波齊,繼續往前趕路,進仲巴已經是晚上9點半了。

小縣城只有一條街,兩旁都是不高的平房或2層樓,從街的一頭走到另一頭,只見到2家能住的賓館(條件不好),進去一問全滿了,路上還有不少外地來的車,在飯店裡吃飯的遊客都說沒住的了。

最後只能跑到街對面有一家洗浴中心(很正規的洗澡地方),花35塊錢在一個隔離的空間裡洗很熱的熱水澡,然後在隔壁的小飯店點2個菜,從車裡拿出2罐大烏蘇,幹完了,回到車裡,鋪開睡袋會周公...意想不到的是,在這海拔4772米的地方,居然睡得很舒服!

仲巴縣當時正在蓋幾座不錯的酒店,據說今年或明年再去的話,不會找不到駐地了。希望西藏人民越過越幸福!

仲巴風光,攝影@VIP會員·盧比肯

最後,奔往拉薩的路程,就不說了,沒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只要安全地不被抓到超速,就大吉大利了!

那麼,新藏公路到底值不值走一次?

我想還是值得的,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從葉城出來的庫地達坂開始,一直到進入西藏的泉水湖檢查站(就是老檢查站被水淹的地方),這段1000公里的路程裡,翻越大山、急彎、坡,有不少爛路,作為喜歡開車旅行的人來說還是挺刺激的,特別是高原,空氣稀薄,會讓你有不同的感覺。

互動話題:你眼中的新藏線,又是怎樣的?

圖文丨大樹

編輯丨婉瑩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駕資訊,歡迎關註公眾號:自駕地理,對話框回復“入群”

更多精彩內容/線路,歡迎戳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訂便宜機票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