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廈門的11月還在短袖T恤,而到了山東,卻已經裹起了羽絨服。喜歡廈門的藍天,卻也喜歡北方的四季分明, 比如這個時節的紅葉,是這趟山東行看到最美的風景。

到了山東,必須要去的一定是泰山了,“五嶽之首”,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我不是登山愛好者,但這些年陸陸續續也征服了一些名山,自古華山一條道上去登頂最險峻的華山,三次挑戰最秀美的黃山,那麼,既然來了山東了,就去登個泰山吧。

【關於泰山的一些碎碎念】

1、外部大交通:泰山屬於泰安市管轄,距離泰安高鐵站大概20分鐘車程,很方便,高鐵站也有直達泰山登山口的旅遊巴士,從濟南到泰安的動車每日多趟,最快17分鐘即可到達(都還沒坐下就到了),不得不感嘆交通的發達大大縮短了城市間的距離。泰山老火車站離泰山更近,但都是停靠慢車居多,可以自由選擇。

2、關於登山線路:

泰山常規的是四條線:

第一條:最經典的紅門路徒步中線,其實是中線登封禦道。

岱廟—紅門—岱頂這條古老的傳統線路。

第二條是坐汽車上山的環山公路線,也可以徒步爬山。

天外村(天地廣場)—環山路—竹林寺—黃溪河水庫—中天門—南天門—玉皇頂

第三條是從西北側山口進,也就是是桃花源入口,為環山公路,也可徒步爬山。

桃花峪入口—環山公路—彩石溪—赤磷魚保護區—桃花源索道—南天門—玉皇頂

第四條是東北側山口方向,一般說是天燭峰,也就是後山。

3、如何選擇登山線路:上述所說的四條線路,大部分人會選擇前兩種,第一條紅門線是經典,但從山腳一路爬上去對體力挑戰較大,大概需要4-6個小時,第二條算是最省時省力的,從天外村可以坐旅遊大巴到中天門,然後中天門有索道直達南天門,或者從中天門走徒步線路到南天門,最後登頂,從中天門到玉皇頂徒步的話用時大概2-3小時,索道中天門到南天門僅需5分鐘,南天門到玉皇頂大概半個小時路程。第三第四條路線一般遊客不會選擇,要有一定的專業登山水平,路線較抖。我是選擇的第二條,從天外村坐旅遊接駁車到中天門,然後中天門徒步上車,下山再坐索道。泰山是24小時開放的,有體力想看日出的也可以選擇夜爬。

4、關於門票:泰山的門票是三日有效,115元/人,包含岱廟,可以在官網預訂,刷身份證即可,天外村到中天門的旅遊接駁車24小時運營,30元/人/單程,大概20分鐘,中天門到南天門索道單程票100元/人,大概5分鐘。

5、關於負重:山東人民真的是熱情好客,泰山上的物價真的是便宜,沒必要負重太多上去,山腳礦泉水2元/瓶,到了山頂也就5元/瓶,在南天門天街拉面一份10塊錢,在玉皇頂買了個石敢當的掛飾10元,簡直是國內最良心的景點物價了。沒有必要帶太多東西上山,不然徒步爬山的話很累。登山拐杖和登山手套因人而異吧,我是覺得泰山畢竟不險,其實沒有必要買,華山的話是真的需要登山手套。

6、關於天氣:11月的山東,今年據說是冷的晚了,白天大概在15度,早晚5度左右,如果是打算爬山的話不用穿太多,但山頂風大,建議備一件沖鋒衣。山上的風景好壞,其實取決於天氣,當然也就是取決於你的運氣,這一趟的泰山行,運氣不錯,有太陽,溫度合適,不冷不熱,一件線衣一件沖鋒衣就足夠了,到了山頂還有藍天白雲,漫山的秋色,紅黃綠的樹葉,是這個季節最美的風景。而且11月已經進入旅遊淡季,人不多,遊覽體驗比較好。

【3小時征服泰山之旅】

已經到了自嘲老年人的年紀,因此這次選擇的是比較省時省力的天外村路線,先從天外村坐旅遊接駁專線到中天門,然後徒步上山到南天門,最後登頂玉皇頂,返程從南天門坐索道到中天門,再坐旅遊接駁線到天外村廣場。邊走邊拍照,9點開始登山,大概12點到達玉皇頂,安排一天的泰山行程是完全足夠的。

這個是坐旅遊接駁車到中天門後的登山口指示標志,距離玉皇頂3.3公里,如果在平地的話那沒啥難度,登山的話是真的累。上一個官方的旅遊圖片,從中天門到玉皇頂是3967層臺階,最難的當屬泰山十八盤,那一眼望過去的登天道,真的是有種深深的絕望。

從這個迎天坊開始我的登山之路,天氣真的很給力了,那漫山遍野的紅黃綠葉,美不勝收。

泰山宏大的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沿途都是石刻,也足見千百年來帝王將相、文人雅客對他的喜愛。

倒是一路上只看到了一個挑山工,可能比較多的還是走紅門路線。在我們一身輕松上山,卻還要這些挑山工在負重前行,打心眼裡佩服。

倒是沒想到泰山上也有一棵迎客松,已有500餘歲左右的樹齡。它位於五大夫松西側的山腰上。樹冠下一長枝形同披傘,形態仿佛翹望迎接八方來泰山旅遊的遊客,故名泰山迎客松,也稱泰山望人松。

過了對松山的牌坊,就是要到最艱難的泰山十八盤景區了。如果有長焦鏡頭,在牌坊往前走一點,便可拍下十八盤的通天臺階。

這個角度感覺是最好的了,可惜前面的樹葉還是有點密,但在往前基本沒有機位拍下這個通天樓梯了。

在這邊還偶遇了一只小松鼠,寶地有靈。

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33級,是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雲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

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龍巖,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從龍門一路往上,皆是看不到的臺階,只能咬牙堅持。

升仙坊往上,臺階耿偉偉陡峭,但兩側已經有多了鋼管扶手可以借力。

南天門恰處於谷口,是泰山古建築充分利用地理環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標志物之一。

登上南天門後便是相對平緩的天街。

大量的香客遊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飯,天街應運而生,天街具體形成何時,已不可考,但是較大規模的朝山始於西漢,為香客服務的天街大約也應於之同步,1982年天街大規模拓寬改造,商鋪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風俗。

上文說過,天街上的物價其實很親民,拉面一份10元,礦泉水5元一瓶,山東煎餅果子等在這裡也有售賣,是一個很好的休息補給地。稍作停留後便可往玉皇頂進發。

穿過蓬元坊,再爬上一段階梯,便來到碧霞祠。碧霞祠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位於泰山極頂南側,初建於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原名昭真祠,1488--1505年(明弘治年間)改名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後改稱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元君又稱泰山老母,是傳統民間最重要的信仰之一。歷經上千年,特別是在明朝以後,對於中國北方地區傳統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

碧霞祠繼續往上,便來到唐摩崖。泰山唐摩崖,又稱《紀泰山銘》、《東嶽封禪碑》,碑文是大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禪時親筆書就,翌年刻石,應是泰山上現存年代最早的“禦筆”(秦始皇封禪時,碑文是李斯所撰,殘碑也在岱廟),江湖地位無人可比。所謂封禪,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歷史上曾在泰山封禪的皇帝僅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宋代以後,自也有皇帝登臨過泰山,只是不再搞封禪這一套了。

青帝宮,接上玉皇頂的盤道,是青帝廣生帝君的上廟。

歷經百年滄桑的“五嶽獨尊”四個字就位於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去往玉皇頂的必經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寬65厘米,大字徑55x42厘米。在其右側有楷書“昂頭天外”題刻。“五嶽獨尊”高度概況了泰山的地位,其蒼勁有力的字體,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泰山2000多處石刻中最具代表的藝術傑作,隨著其知名度的不斷提升,現已成為泰山的標志性景觀,無數慕名而來者爭相與其拍照留影。要拍張合影真的很不容易啊,有不少遊客往往無視排隊的隊列,強行入鏡合影,心累。

最後當然是要登頂玉皇頂了,它是五嶽之首泰山的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殿而得名,主祀玉皇上帝。跟想象中的恢弘大氣有點區別,玉皇殿倒是顯得有點低調了。

主殿供奉玉皇上帝神像,廟院中央有塊極頂石,極頂石上有通石碑,上刻著“泰山極頂”和“1545米”兩行字。

倒是繞到左側出口從側邊拍下整個玉皇殿,有高處不勝寒之感。

從小路往下,避開人潮,意外發現了一條絕美的紅葉道路,許是松樹或是銀杏?紅的、黃的、綠的,交織成一道如畫的風景。

在這泰山之巔,不是被五嶽之首氣勢所震撼,卻沉迷在這片紅葉中無法自拔。

下行的路線選擇了從南天門直接坐索道到中天門,5分多鐘的路程著實是輕松了不少,所謂山上容易下山難,如果要選擇一程步行一程索道,還是建議可以跟我一樣上行爬山下行索道。

從中天門再坐接駁巴士到天外村廣場,結束泰山之旅。

【番外:岱廟篇】

紅門登山經典線路的起點即是岱廟,我是安排的前一天下午去了岱廟,它的門票包含在泰山景區內,也可以單獨購票,如果有時間也是建議可以一並遊覽。我到的時候已經太晚了,冬天17:00就關門了,只有15分鐘走走看看,也就是隨便打卡了下,建議可以安排1-2小時慢慢遊覽。

遙參亭座落在岱廟正陽門外,是岱廟的前庭。“”登泰山起點“五個大字也為在此。古代帝王每逢來泰山舉行祭典時,先要在這裡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以表示對泰山神的虔誠。

遙參亭與 岱廟之間是岱廟坊,又名玲瓏坊,是山東佈政使施天裔建於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總體略呈方形造型端正,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高低錯落,通體浮雕,造型雄偉,精工細琢,為清代石雕建築的珍品。

石坊後即岱廟的入口正陽門。

岱廟以其內部建築排列佈局來展示儒家禮制觀念,整個建築群以一條南北向的縱軸線為中心,均衡的橫向擴展。位於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有:遙參亭大殿、岱廟坊、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中寢宮、厚載門。時間關系匆匆走過,沒有細看,留待下次。

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殿內供奉泰山神即東嶽大帝,東、西、北墻壁上繪有巨幅壁畫,名《泰山神啟蹕回鑾圖》,長62米,高3.3米,描繪泰山之神出巡的盛況。東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鑾。整個畫面計675人,加以祥獸坐騎、山石林木、宮殿橋涵,疏密相間,繁而不雜,是中國道教壁畫傑作之一。

最後登上厚載門,遠眺泰山,真的是氣勢恢宏。

天色漸暗,但這條通往泰山的封禪之路,卻別有一番氣勢。

【後記】

由於歷史上歷代皇帝對泰山的頂禮膜拜,泰山被賦予了崇高的地位,它是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是東方文明的代表,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泰山自古還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

初秋的泰山,絢爛多姿,這一程山東最美的回憶,便在這五嶽獨尊的泰山之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訂便宜機票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